日本邮船利用 FileMaker 将多达 2000 项的船内设备检查清单实现电子化

日本邮船利用 FileMaker 和 iPad 将多达 2000 项的船内设备检查清单实现电子化

日本邮船株式会社运营着超过 700 艘各种船舶,从集装箱船、油轮到豪华邮轮“飞鸟Ⅱ”等邮轮。

在被称为船舶“心脏部位”的机舱这一特殊环境中,为了确保航行安全,必须对船内各种设备进行全面检查。据说检查项目多达 1000~2000 项。以往这些检查记录都是通过手写在纸质检查表上完成的。日本邮船成功地借助基于 FileMaker 的系统和 iPad,将这一流程实现了电子化。我们采访了参与该电子化项目的相关人员,了解系统开发的背景及数据积累后的活用方式。

【采访对象及其所属与职责】

  • 日本邮船株式会社:项目的主导方,负责项目推进与管理
    • 山田 省吾
    • 新宅 健人
  • 株式会社 NYK Business Systems:日本邮船的子公司,负责现场系统开发及与各方的协调
    • 三村 雄一
    • 后藤 优
  • 合同会社 Evolve(イボルブ):作为 FileMaker 专家,负责提供系统开发的建议与支持
    • 八木 省一郎

不断积累的船内机舱数据,迈向电子化

新宅先生:“日本邮船是一家以海运为核心业务,通过船舶运输全球的物资与燃料的企业。

其中,我们‘海务集团’以‘安全航行、环保应对、数字化’为三大支柱。我们所属的‘大数据应用团队’主要负责与数字化相关的工作,致力于利用从各种船舶上获取的数据,实现更加安全的航行。

运营中的船舶 24 小时不间断运作,设备也始终在运行。

传统上,每艘船都由三名工程师分三班倒,每人 8 小时,全天 24 小时值守。但近年来,随着机舱系统的进化,夜间无需值守的“UMS(Unmanned Machinery System,无人化机舱系统)”已成为可能。

即便是在无人值守的状态下,也必须确保航行的安全,因此设备检查必须格外细致。多位工程师(机舱技师)会分工协作,逐一检查仪表和设备是否异常,确认船上所有设备的运作状态。我们称这种检查为“UMS 检查”。

UMS 检查的项目多达 1000~2000 项。所有检查都需要工程师逐项目视确认,并手写记录在纸质检查表上,因此每周要产生 50 张以上的纸张。

首先是这些大量纸张的保管问题。比如说“我想查一下一个月前的某个数值”,那就必须在装满文件的纸箱中去翻找。再者,为了与陆上共享信息,还需将这些纸质数据输入电脑,过程中容易出现人工输入错误等问题。

还有一点,每天的数据只是被记录在纸上,很难察觉数值的变化趋势。积累下来的数据实际上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。”

正是为了改善这些状况、提升效率,电子化项目应运而生。

即使在严苛环境下,也能发挥作用的系统

为了推进 UMS 检查的电子化,日本邮船成立了开发项目,与株式会社 NYK Business Systems 和合同会社 Evolve 共同进行系统开发。在市场上有众多系统平台和成品软件的情况下,为何选择了 FileMaker?

山田先生:“在选择开发平台时,我们首先从终端设备——平板电脑着手考虑。

由于日本邮船需要部署的平板数量非常庞大,而且这些设备必须能够在船内环境中稳定运行,比如在机舱内的高温环境下可达 40~50℃,所以‘不易损坏且便于使用’是第一条件。在这方面,iPad 品质高,配件种类丰富,防护配件也能充分准备,因此我们首先决定使用 iPad。

船上环境与陆地不同,还面临无线信号的问题。由于船舱内没有 Wi-Fi 环境,我们需要选择能在离线状态下也能使用的系统,而 FileMaker 与 iPad 的兼容性非常高。此外,每当 iOS 系统更新时,FileMaker Go 都会同步推出兼容版本,因此系统维护也非常便捷,这也是我们选择它的重要原因之一。”

那么,在海上船舱这样特殊的环境中,系统开发究竟是如何推进的?曾在现场参与开发的 NYK Business Systems 的三村先生讲述了其中的困难与挑战。

手持 iPad 进行点检。在船内严苛环境下,注重的是“易用性”和“坚固性”

三村先生:“作为系统开发者,了解用户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系统的,他们具体需要什么样的功能,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。

不过这次项目的用户是船员,要理解他们在船上的实际使用情况,确实花了不少时间。我们也实际登船体验,很多事情是上了船之后才真正理解的。此外,不管我们在陆地上进行了多少次测试,一旦部署到船上,也曾出现系统无法运行的情况。要应对海上的特殊环境,远比想象中复杂得多。

更大的挑战在于,船舶在世界各地航行,一旦从日本出港,短期内就很难返回。而且即使停靠在日本港口,停留时间也很有限。我们只能在那为数不多的机会中,边在现场调整,边一点一点地推进改进工作。”

就这样,借助 FileMaker 开发的电子化点检系统“eUMS”终于完成。那么,它具体实现了哪些功能和优势呢?

人人都能轻松使用、界面直观易懂

新宅先生:“通过电子化,不再只是每天孤立的定点观测数值,而是能将点检结果作为连续相关的信息进行查看。eUMS 系统具有几个显著特点。

第一,是阈值功能。我们为每台设备设定了正常数值的范围,一旦输入的数值超出这个阈值,系统就会发出警报。这样可以立刻发现异常,及时采取措施应对。

第二,是拍照功能。过去若发现泄漏或管道裂缝等异常情况,必须想办法与船员之间共享情况。而现在,只需用 iPad 直接拍照,就可以顺利传达信息,大大提升了沟通效率。

此外,eUMS 电子点检系统不仅对船舶端有帮助,对在陆地指挥和管理的总部同样带来了好处。通过活用收集到的数据,实现了长期数据的积累和分析。

而且,通过 eUMS 与陆地系统联动,我们还能掌握以前难以察觉的细微数值变化和趋势,为实现更加安全的航行提供了环境保障。”


不断追求系统更高性能

八木先生:“作为开发支持人员,今后我们希望在保持 eUMS 系统性能的同时,继续实现更多有用的新功能。”

如此说道的是来自 Claris 认证合作伙伴、参与本项目的 FileMaker 专家——Evolve 公司八木先生

“新增功能往往会增加系统负担,导致性能下降。如何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,让系统变得更易用、更便利,这是个挑战,但也是值得投入智慧去实现的目标。”

eUMS 的进化仍在继续。最后,我们采访了山田先生关于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
迈向未来:以 AI 助力更智能的航行

山田先生:“作为日本邮船公司,我们希望未来搭载 eUMS 系统的船舶数量持续增加,并借助 AI 实现更精细的数据分析。目前我们已经开始尝试使用 AI,但今后尤其希望能在设备故障或异常的早期发现方面加以应用。船只越多,收集到的数据也会越多,由此诞生的新价值与可能性也会更多。我坚信,这些最终都会推动航行变得更加优质和安全。”


eUMS 诞生于与陆地完全不同的特殊环境——海上。在它背后,是一支齐心协力、共同克服重重难关的团队。截至目前,该系统已在 80 多艘船舶上部署,并计划在本财政年度内实现超过 100 艘的扩展。只要 FileMaker 持续进化,只要还有人致力于改进,这项技术的进步就永无止境。


【编辑后记】

这是一个即使身处海上的极端环境,也能稳定运行、保障航行安全的系统,由以日本邮船为核心的团队共同打造。在系统开发期间,船只每月仅在港口停留一次,开发团队就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用“运动神经”(!)解决问题;又如因为一趟航程中可能多次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,如何获取准确的点检时间戳也成了一大挑战(这真不容易!)。在与他们的交流中,尽管困难重重,他们仍自豪地讲述这些故事,让人深切感受到这个系统的巨大价值,以及由数据积累带来的无限可能。今后,船舶的安全将继续由“人”与“数据”这两个轮子共同驱动。

滚动至顶部